哲学

莊子淺摘(內篇)

*这篇是在原博客上的老文章了,如今不再读庄子,但文章还是搬运回来。*

我的莊子心得⋯⋯多數資料來自陳鼓應《莊子今注今譯》(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)與《老莊新論》(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),并參考了《南华真经评注.十卷.郭象辑注.归有光批阅.文震孟订正.明天启四年刊本(影印本)》。

大坑,以後慢慢填。先列出我已寫好的。

说明:正文中括号内为注释,写“不摘”的,是太长懒得摘或是没有意思。正文以摘为主。
部分文段與通行本不符的,照陳鼓應《莊子今注今譯》(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)訂正。用繁体,则是由于古典文学就应用正体书写的。

内篇

逍遙遊

一個人當透破功名利祿、權勢尊位的束縛,而使精神活動臻於优遊自在、無掛無碍的境地。

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。化而為鳥,其名為鵬。鵬之背,不知其幾千里也;怒[努]而飛,其翼若垂天之雲。是鳥也,海運[海風動]則將徙於南冥。
《齊諧》者,志怪者也。《諧》之言曰:「鵬之徙於南冥也,水擊三千里,搏(通行抟)扶搖而上者九萬里,去以六月息者也。」野馬也,塵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天之蒼蒼,其正色邪?其遠而無所至極邪?其視下也,亦若是則已矣。

夫若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氣之辯[變],以游無窮者,彼且惡乎待哉!
故曰,至人無己,神人無功,聖人無名。

又寫去名去功,至人無己之境界,後說到用大與「無用之用」的意義。(不摘)


齊物論

肯定一切人與物的獨特意義內容及其價值。

「何居乎?形固可使如槁木,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?⋯⋯」

「夫天簌者,吹萬不同,而使其自己也,咸其自取,怒者其誰邪!」

大知閑閑,小知閒閒;大言炎炎,小言詹詹。
寫百家爭鳴(「爭論不休」)
非彼無我,非我無所取。是亦近矣,而不知其所為使。若有眞宰,而特不得其眹[朕];可行已信;而不見其行。有情而無形。

⋯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,則莫若以明

是亦彼也,彼亦是也。彼亦一是非,此亦一是非。果且有彼是乎哉?彼是莫得某偶,謂之道樞。樞始得其環中,以應無窮。是亦一無窮,非亦一無窮也。故曰莫若以明。

夫大道不稱,大辯不言,大仁不仁,大廉不嗛,大勇不忮。
⋯⋯

例舉三个寓言故事引申前義[陳鼓應語]:

  1. 「堯問舜」,寫自我中心排他性與開放心靈的不同。
  2. 「嚙缺問乎王倪」,提出「萬物沒有共同的標準」(價值標準不定於一處),指出人群習於「人類自我中心」之非。
  3. 「瞿鵲子問乎長梧」,描述體道之士的死生一如覌及其精神境界。

又二寓言:

  1. 「罔兩問景」
  2. 「莊周夢蝶」 :

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,胡蝶之夢為周與?周與胡蝶,則必有分矣。此之謂「物化」。


養生主

护養生之主——精神,養神的方法莫過於順任自然。

「庖丁解牛」 寓言,處理世事當「因其固然」、「依乎天理」,並懷着「怵然為戒」的審慎、關注的態度,且以藏斂為處世之道。
寓言略⋯⋯

指[脂]窮於為薪,火傳也,不知其盡也。


人間世

揭露人間世的險惡面,提供處世自處之道。

(仲尼)曰:「若一志,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,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!耳止於聽,心止於符。氣也者,虛而待物者也。唯道集虛。虛者,心齋也。」

⋯⋯「且夫乘物以䢟心,託不得已以養中,至矣。⋯⋯莫若為致命,此其難者。」
⋯⋯
⋯⋯(子綦)曰:「此果不材之木也,以至於此其大也。嗟乎神人,以此不材!⋯⋯」
(亂世景象,免於刑罰便是福。)
山木自寇也,膏火自煎也。桂可食,故伐之;漆可用,故割之。人皆知有用之用,而莫知無用之用也。


德充符

破除外形殘全的觀念,重視人的內在性。(能體現宇宙人生的根源性與整體性的謂之「德」。有「德」之人,生命自然流露出一種精神力量吸引着人。)

(仲尼)曰:「⋯⋯夫若然者,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遊心乎德之和;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,視喪其足猶遺土也[指王駘]。」

把握事物的本質,把萬物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——具有統一的世界觀。

兀[介,斷足]者申徒嘉與子產合堂同師的寓言,表現⋯⋯(不可「遊於形骸之內」)⋯⋯不摘。
又兀者叔山無趾見孔子的故事,與上似,不摘。

哀駘它的寓言:

使之[心靈]和豫通而不失於兌[悅],使日亱無郤[隙]而與物為春,是接而生時於心者。是之謂才全。

平者,水停之盛也。其可以為法也,內保之而外不蕩也。德者,成和之修也。德不形者,物不能離也。

闉跂支離無脤與瓮㼜大癭的寓言:

德有所長,而形有所忘
故聖人有所遊,而知為孽,約為膠,德為接,工為商。⋯⋯旣受食於天,又惡用人!有人之形,無人之情。有人之形,故群於人,無人之情,故是非不得於身。眇乎小哉,所以屬於人也!謷乎大哉,獨成其天!

惠子與莊子的對話,談論人情:

(莊子)曰:「⋯⋯吾所謂無情者,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,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。」


大宗師

眞人悟道的境界。

故其[眞人]好之也一,其弗好之也一。其一也一,其不一也一。其一與天為徒,其不一與人為徒。天與人不相勝也,是之謂眞人。

[寫人與宇宙(天)的一體感,描繪眞人的精神面貌。]

死生,命也,其有亱旦之常,天也。⋯⋯

⋯⋯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遯,是恆物之大情也。故聖人將遊於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。善夭[少]善老,善始善終,人猶效之,又況萬物之所系,而一化之所待乎!

又簡略描述道體的無形、永存及無限性。
述學道過程⋯⋯

攖寧也者,攖而後成者也。

寫xxxx⋯⋯四人為友,「死生存亡之一體」。
xxx⋯⋯三人為友,「相忘以生,無所終窮」,不為死生之情所東傳。

寫孟孫才善處喪:

彼有駭形而無損心,有旦宅而無耗精。⋯⋯造適不及笑,獻笑不及排,安排而去化,乃人於寥天一。

批判儒家道德規範與理論價值。不摘。

(顏回)曰:「墮肢體,黜聰明,離形去知,同於大通,此謂坐忘。」

又寫安命的思想——安於自然的變化流行。


應帝王

為政當無治

涉及政治,敏感。不摘。


  • 觉得本文不错?
    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协议共享,欢迎分享与转载。